為緩解在押人員、留所服刑犯心理壓力
諸暨市看守所主動融入社會治理新格局
深入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
針對疫情反彈的特殊情況
開展在押人員心理疏導教育工作
全面推動“楓橋式”監所建設
取得了善治效果
從去年以來,諸暨市看守所把創新發展“楓橋經驗”做法,融入到監管工作之中,結合當前監管形勢、難度和監所實際,注重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在監所的實踐,專門挑選業務精通的監管民警,組建藍鷹教官團,提升監所“新站位”,打造監所“新名片”。
所主職領導辦公前移到監管一線工作,在監區設立“沐陽疏教室”+藍鷹教官團,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工作,加強對在押人員和服刑犯心理“療浴”,讓他們真正打開心扉,從內心感化自己,喚醒正能量,重新做人,在根本上教育和挽救這些“迷失靈魂”人員,最大限度化解他們的消極因素。
前段時間,在押人員通過收看電視新聞,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復雜,引起了恐慌、焦慮、失眠等過度反應。
為此,藍鷹教官團利用“沐陽疏教室”電教課堂機制開展心理疏導和日常衛生知識教育,以緩解在押人員的心理壓力,尤其是對杭州、上虞籍的30余名在押人員,一對一進行溝通、引導,告知各級政府對遏制疫情蔓延所采取的嚴密措施,以及多地新冠肺炎病人治愈并陸續出院等情況,替他們及時戴上改善情緒的“心理口罩”。
2月上旬,一名因尋釁滋事的“多進宮”人員,在羈押期間情緒低落,思想狀況不穩,不服從管理,多次鬧情緒對抗管理。
針對此情況,監管民警、藍鷹教官團專門制定了系統的心理“治療”方案,對其進行輪番心理輔導,最終其放棄對抗,并積極認錯,配合監所管理。針對一些特殊人員,細心聽取他們傾訴,用法律開導,用道理說服,用案例教育,解開心里癥結,放下思想包袱,從而使他們辯明是非,認罪悔罪,服從管教。
自“沭陽疏教室”成立以來,已接收312名服刑人員和在押人員的心理咨詢,化解社會矛盾糾紛74起,收到錦旗25面,感謝信100余封。
“通過規范管理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新舉措,為監所服刑犯和在押人員帶來便利,基本實現了‘隱患矛盾不過夜,思想情緒不出室,問題結癥不上交’的監管目標?!敝T暨市看守所所長魏國江說。